荷塘VS古镇 如何点亮灯饰产业后花园
文章来源:恒光电器
发布时间:2014-03-07
浏览次数:次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灯饰产业的兴起直接带动了珠三角地区一批小城镇的繁荣与发展,不少小城镇借此一跃成为了引人注目的专业特色镇。作为“中国灯饰之都”的中山古镇镇,依托着全国性大市场以及品牌影响力,ROSH认证,每天吸引着国内外的商家往返其间,可谓“客流如鲫”。而与古镇仅有一桥之隔的江门荷塘镇,也同样受益于灯饰产业成为“江门灯饰产业基地”。然而,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山古镇和江门荷塘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定位于“灯都后花园”的荷塘,面对竞争加剧和环境要素变化,如何发挥现有资源转型升级?作为行业标杆的古镇,CE认证,其发展经验和转型压力又给江门带来何种启示?
比外在
荷塘
有后厂,无前店
在荷塘镇南格工业区东部,三四百家灯饰企业汇聚于此,这里是荷塘镇的工业中心,多年来吸引了不少国内外企业在这里兴业建厂,也成就了江门灯饰产业基地的蓬勃兴起。
驱车沿着南华路前行,如果不是当地人介绍,常人很难相信这里便是灯饰产业基地的心脏地带。街道两边很少见到灯饰企业的招牌,更多的是刚刚开业的酒楼、五金店,以及堆放不少杂物的街道口。一路上可以看到不少新盖起的空楼层,上面挂着“厂房招租,价格便宜”的横幅。整个街道略显冷清,并没让人感到灯企发展的繁荣,而只在一交叉路口,记者才在一个路牌上看到“灯饰基地”的字样。
“荷塘错过了发展灯饰市场的机会,这条街两边如果用来开灯饰门市店那该多好。”荷塘照明电器协会秘书长李志良指着两旁的店铺对记者说道,CCC认证,言语中带着一丝惋惜。据他介绍,大部分灯饰厂并不沿街开门店,而是分布在街道后面,即所谓的“有后厂,无前店”。
记者走访发现,的确有不少厂房隐居街道其后,不过在记者随访的几家企业当中,工厂多数处于半停半开状态。一家灯饰老板表示,由于春节后招工难的问题,大部分工厂都还没有开始正常生产,并且目前整个产业经济形势不太好,生意不好做。
当地老板告诉记者,一直以来荷塘灯饰市场虽不兴旺,但并不影响当地灯饰产业的生存和发展,而秘密就在于旁边的中山古镇。“我们生产的产品都要运输到古镇,那里既是全国灯饰市场中心,也是集散中心。”
古镇
一桥之隔,情景相异
记者乘坐351路公交车,从荷塘荷花池起点站出发,全程体验了早在2009年开通的江门至中山跨市公交的便捷。江门荷塘镇到中山古镇镇只有一江之隔,公交车经过马滘桥便直接进入了中山,半个小时后,公交车便到了古镇镇中心,全程只需3元。
虽然同是灯饰基地的中心街道,但和荷塘南华路不同的是,古镇的新兴路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在新兴路一带,灯饰企业星罗棋布,一家挨着一家的门市店布满街道,各类灯饰品牌、店铺名称、灯饰人才培训机构、灯饰广场、大卖场的招牌广告充斥其间,“中国灯饰之都”的繁华景象立现眼前。周边街道也同样密布着灯饰店铺,车辆十分拥挤,公交车司机向记者抱怨道:“古镇现在都成了一座‘堵城’!”
这里就是古镇长达10公里的“灯饰一条街”,经过发展和改造,现已经被打造成为集灯饰展示销售、商务办公、金融与信息服务以及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商业街,汇集了开元灯饰、胜球灯饰、华艺灯饰等几千家的灯饰商铺以及灯都时代广场等标志性超级卖场。如今,古镇像磁铁一般,吸引着国内外的灯企在此汇聚淘金,当然也包括荷塘。
比内在
荷塘
承接古镇产业转移
“后花园”面临扩园尴尬
“古镇这个灯饰市场垄断现象严重,中小微企业成本不断增加,生存压力很大。”欧派帝灯饰厂负责人王先生今年刚把厂从古镇搬到了荷塘,目前还处于装修阶段。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先生正在古镇和客户接单洽谈。他告诉记者,迫于成本压力,厂房不得不进行转移,在荷塘设厂生产,在古镇开设门市店进行商贸销售。
像欧派帝这样的企业,其产销模式正是荷塘灯饰产业兴起的最大推手。承接古镇产业扩张和转移,从而打造“中国灯饰之都”的“后花园”。然而,经过多年来产业格局的不断变化,恒光电器,如今灯都的后花园显然已经不止荷塘一个。周边的横栏镇、小榄镇、板芙镇、外海街道如今也都发展强势,技术资讯,相比之下,荷塘灯饰产业的发展气势则日渐式微。
从1989年到1999年,荷塘镇修建了西江、白藤、马滘、荷塘大桥等四座大桥,照明产品,打通了通往佛山、中山的陆路交通,从而改变了“孤岛”的历史。“那时古镇的灯饰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灯都’的品牌也已经打响,大量企业纷纷涌入古镇,直接带动了土地价格的飞涨,行业资讯,而只有一桥之隔的荷塘,土地价格却十分便宜,因此成为灯饰企业创业的乐土。”胡立壮说,2004年左右古镇的土地价格已经在每亩20万以上,而荷塘却在七八万左右,加之荷塘劳动力价格也很便宜,因此在生产成本上,荷塘比古镇更具优势。
2006年,南格工业区东部被省科学技术厅正式批准为灯饰产业基地,总规划开发面积4005亩,成为继中山古镇“中国灯都”之后的一个新兴灯饰产品基地。
然而2008年后,荷塘灯饰产业开始遇到了瓶颈。据胡立壮介绍,除了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了创伤之外,同年土地开始收紧,土地不能随意出让,要到交易市场进行拍卖,因此新的企业落户荷塘就开始变得困难。
古镇
抓市场、抓营销
从“马路经济”到“卖场经济”
中山市顺达灯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松明是古镇不断夯实国际化灯饰市场的见证者之一。现年61岁的他也是古镇灯饰行业发轫的第一批创业者。上世纪90年代初,医院led照明,古镇还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农村小镇,第一批创业者只能依靠向内地推销产品的方式谋生。一些企业开始在新兴大道开门市店,恰逢当时全国各地开始搞灯饰广场,于是新兴大道两旁的门市店逐渐多了起来,“马路经济”因此兴起。
邓松明最初做的是闭路监控设备的生意,1994年古镇的“马路经济”兴起之后便开始转行进入灯饰行业。
- 上一篇:中山一照明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 下一篇:深圳去年LED产业 产值超过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