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控制那些事儿
文章来源:恒光电器
发布时间:2015-02-16
浏览次数:次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人类是个怕黑的动物,所以人类制造光源,照明设备用来赶走黑暗。夜晚,人类最早接触的照明光源是雷电与火,雷电无法控制,人类转而控制和保留火种,控制火提供光、热是人类早期伟大的成就之一。
人类所使用的第一堆篝火,也就是先民们发现的第一个照明光源。天亮了,掐灭火把,这就是最原始的照明控制。
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出现了蜜蜡,这成为了蜡烛的锥形。之后又经历了动物油灯,植物油灯,煤油灯的时代。用针挑亮灯芯,这就是最原始的调光控制。
这种用火提供照明的方式绵延了几千年,直至电灯的出现,一个有着几千年技术文明的历史才在20世纪终结。
传统光源控制史
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即白炽灯。
1881年伦敦萨沃伊剧院安装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力照明系统,利用超过1150个灯来照亮舞台和观众席。
最早的一个记录调光器是威伍兹的“安全调光器”发表于1890年。调光器在此之前,有可能引起火灾。
1903年 Kliegl兄弟在纽约市大都会歌剧院安装了有96个用于舞台灯光的电阻调光器的电力照明系统。
可变电阻器调光是最早出现的调光方法,通过在白炽灯照明回路中串接一只大功率可变电阻器,调节可变电阻器就可以改变流过白炽灯的电流值,从而改变灯光亮度。这种调光方式在交直流电源回路中都可使用,并且不会产生无线电干扰,但由于可变电阻的功耗高、发热大,导致系统的效率很低。
“白炽灯靠电流加热,使热能转换为光能,这种电能的利用形式太浪费了,能不能开辟一条电能利用的新途径呢?”
1902年,黑维特发明了水银灯,也即汞灯。这种水银灯是在真空的灯管中充入水银和少量氩气。通电后,水银蒸发,受电子激发而发光。水银灯比白炽灯亮多了,光线近似太阳光,能量利用率也较高。 但是,水银灯会辐射出大量紫外线,而紫外线是对人体有害的;且水银灯光线太亮、太刺眼,因此它不能得到广泛应用。
1910年,法国的A.克洛德发明氖气放电灯,他将汞充入灯中制成辐射蓝光的灯管,后来又在灯管内壁涂上荧光粉制成辐射白光的灯管。
1938年,美国通用电子公司的研究人员伊曼,与其他科学家一样,从霓虹灯的亮光中,看到了光明的前途,研制出热阴极荧光放电灯。
1942年研制成功卤磷酸钙荧光灯。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荧光灯大都采用卤磷酸钙,俗称卤粉。卤粉价格便宜,但发光效率不够高,热稳定性差,光衰较大,光通维持率低,因此,它不适用于细管径紧凑型荧光灯。
同样是在这段时间,现代控制的基础:可控硅技术诞生。而中国这段时间还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
195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Bell Lab)发明了晶闸管,也即可控硅;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开发出第一只晶闸管产品;并于1958年将其商业化;开辟了电力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崭新时代。
仅仅在两年后, Joel Spira先生在1960发明世上首个旋扭式电子调光器,从此改变了整个照明控制行业的发展。
Spira先生于1961年在美国成立路创电子并将其发明推出市场,由于电子调光器大小一如墙面开关,并可节省电力,故此大受欢迎,迅即取代旧式的调光器,从此一般家庭都可在墙上安装这种既省电且纤巧的调光器,家居照明的面貌因此而改变。
1959年人们发现卤钨循环可以大大减缓钨的蒸发。进而发明了卤素灯。提高了发光效率,延长了灯泡使用寿命。
图:卤钨循环原理。
1961年高压钠灯出现。
图:钠灯典型光谱。
1962年金属卤化物灯问世。
图:60年代初,金卤灯问世。
20世纪70年代,随着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第四代数字计算机得以广泛应用,产生了“集中控制”的中央控制计算机系统。这种中央集中控制系统也被用于照明控制。
1971年,其中的代表厂家美国Crestron (快思聪)成立。后来发展成为家居中控的著名厂家。当然照明控制也成为其中控中重要的一部分。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世界性的能源危机(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陈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导致许多公司致力于新型节能电光源及荧光灯用电子镇流器(Electronic Ballast for Fluorescent Lamps)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