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LED中小芯片厂的出路
文章来源:恒光电器
发布时间:2014-04-29
浏览次数:次
都说芯片行业马太效应明显,芯片低价竞争时,工程照明,一线芯片厂可以通过提高销量来提高整体利润,但是二线芯片企业,毛利润低,销量虽有上升,国际资讯,但是还是不够企业实现利润上升的水平,厂房照明,只能勉强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甚至有人断言,没有30台以上MOCVD的芯片厂未来必定会被淘汰出局。那么中小芯片厂真承受着如此之大的生存压力吗?未来该采用怎样的策略开拓市场呢?
首先明确的是我们不是按照规模来划分一线和二线厂家的, 也没刻意去划分。去年,圆融收购了江西睿能,道路照明,当时业内有人对此举并不看好,认为睿能成本陈旧,照明方案,圆融做了一桩不划算的买卖。还有人说,芯片企业间的并购没有意义,但事实证明,这些顾虑是多余的。
收购对于企业来说有两种可能,一是当时收购的价格和价值,二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后续投入与管理。通过有效地管理与合理投资(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几年前近百家的外延芯片企业到现在现存的能够满产的企业屈指可数,LED射灯,就是这个道理),在非常短的时间里也是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的。
前不久,三安和聚飞签署了合作协议,此类芯片大厂的合作或并购,对自身管理要求会越来越高,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损失很大(行业中也有过这种现象),店铺照明,但对其他中小芯片厂也是有影响的。所以,二线芯片厂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找准市场定位(市场容量很大),管理到位,道路照明,有计划的实现良性循环扩产,ROSH认证,就一定能够生存下去。今后的格局一定是产能型和技术型企业并存。
面对微利的芯片市场,不管是一线还是二线芯片厂都是要不断地提升技术,尤其是二线芯片厂,LED-T5一体化灯管,产能不如一线厂,国际资讯,就得通过各种方式提升技术,开源节流降低成本。
此外,中小芯片厂商也要积极捕捉新技术动向。比如,最近谈得最多的是无芯片封装等技术对产业链格局带来的影响。像广州晶科这样的企业,3c认证,也由此从一家芯片厂转变为光源厂。
所谓的无芯片封装技术只是一种说法,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封装企业确实是很艰难,很多新技术的出现是需要在芯片制作环节来进行的(如高压芯片、AC芯片、倒装芯片等),星级酒店照明灯具,所以芯片厂就会不断涉足原有的封装行业,而应用企业大量转投LED应用, led室内照明,出现了很多模组、模块等新型应用,使得原有的封装行业又向下游分流了一部分,基于这个原因,今后封装行业有可能会两极分化生存较难。圆融会尽力配合用户提供所需产品,为用户提供方便。
扩产是所有企业都要做的事情,但是各企业情况不同,战略目标和资金实力也不一样,因此扩产的方式和速度都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中小芯片厂要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和资金实力稳步向前发展,形成正能量的良性循环。